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

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

       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每年12月13日举行的中国国家公祭日,旨在悼念1937年12月13日开始的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30万同胞,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,牢记历史,珍爱和平,开创未来。

       1937年12月13日,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后,在长达六周的时间里,对无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战俘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、强奸、抢劫和纵火。据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的判决,遇难者人数超过30万。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极其黑暗的一页。

       2014年2月27日,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,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。同年12月13日,中国首次举行国家层面的公祭仪式。

       公祭日的核心是铭记历史、缅怀逝者、珍爱和平、警示未来。在这一天,主要活动包括:

  • 国家公祭仪式: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,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,与南京、重庆等地的群众一同默哀一分钟,悼念死难者。

  • 下半旗志哀: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。

  • 防空警报鸣响:公祭仪式开始时,南京市拉响防空警报,汽车、火车、轮船停驶鸣笛,行人就地默哀。

  • 烛光祭:在纪念馆等地举行,民众手持蜡烛,寄托哀思。

  • 和平集会:国内外爱好和平的人士举行集会,呼吁以史为鉴,维护世界和平。

       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的深重苦难,是不容篡改的历史事实。设立国家公祭日,是对死难同胞最深切的告慰,是对历史记忆的郑重保存,也是对否定和美化侵略历史言行的有力回击。它向世界宣示了中国维护和平的坚定立场。我们纪念历史,不是为了延续仇恨,而是为了汲取教训,让悲剧永不重演,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。

Leave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