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艾滋病日

世界艾滋病日

        每年的12月1日是“世界艾滋病日”(World AIDS Day),这是全球第一个为特定疾病设立的国际健康日,由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发起,旨在提高公众对艾滋病(AIDS)的认识,倡导科学防治,消除社会歧视,并推动全球范围内的艾滋病防控合作。

       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(HIV)引起,攻击人体免疫系统,若不加干预,可发展为艾滋病,导致严重感染甚至死亡。自1981年首次被发现以来,艾滋病已夺去超过4000万人的生命,至今仍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挑战之一。尽管医学进步已使艾滋病从“绝症”转变为可控制的慢性病,但全球仍有数千万HIV感染者,每年新增病例持续存在,尤其在医疗资源匮乏地区。

       设立世界艾滋病日,正是为了唤醒社会对这一问题的持续关注。每年,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(UNAIDS)都会设定一个主题,如“终结不平等”“让社区发挥作用”“行动起来,向‘零’艾滋迈进”等,聚焦防治工作中的关键议题。遍布全球的纪念活动包括公益宣传、免费检测、学术研讨、烛光纪念会等,标志性元素是红丝带——这一象征着关爱、支持与希望的徽章,由艺术家于1991年设计,已成为全球抗艾运动的统一符号。

       科学预防是遏制艾滋病传播的核心。主要传播途径为性接触、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。使用安全套、避免共用针具、推广暴露前/后预防用药(PrEP/PEP)、加强孕产妇筛查等措施已被证实有效。同时,及早检测、规范治疗不仅能极大延长患者寿命,还能显著降低病毒传播风险,实现“治疗即预防”。

       然而,比病毒更可怕的是歧视与偏见。许多HIV感染者因恐惧暴露而不敢检测或就医,加剧了疫情隐匿传播。世界艾滋病日反复强调:艾滋病是病,不是“原罪”;感染者应获得平等的医疗权、就业权和尊严。

       中国自1988年起参与世界艾滋病日活动,政府与社会组织合力推进“四免一关怀”政策,加强宣传教育与检测服务。

       世界艾滋病日提醒我们:终结艾滋病流行,需要科学、行动与包容。让我们在12月1日这一天,佩戴红丝带,传递理解与支持,消除恐惧与污名。每一个消除歧视的举动,每一次主动检测的选择,都是向“零新发感染、零歧视、零死亡”目标迈进的坚实步伐。用知识武装自己,用爱心温暖他人,我们终将赢得这场持久战。

Leave a Comment